横琴,这个昔日“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边陲海岛,已华丽转身为强化粤澳紧密合作的生态新城,成为改革开放的新地标。记者 魏蒙 摄
广东自贸区具体方案的正式公布近在眼前。来自广东省商务厅的消息称,目前仍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但相关事宜已经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方案的发布将由省政府统一安排,可能也会成立具体的高规格的业务主管机构,统筹安排自贸区方案的执行与落实。
久闻楼梯响,终见人下来。从最初构想中的粤港澳自贸区到如今的广东自贸区,已有的方案设想中,分布在广州、深圳和珠海三地的南沙新区、前海新区、横琴新区以及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都被囊括在内,总面积达到900多平方公里,远大于目前上海自贸区所规划的28平方公里,这也就使得自贸区“面向港澳深度合作、承担内地与港澳合作机制创新任务”的战略定位更加凸显。
深化粤港澳合作
按照广东省商务厅相关人士的说法,广东自贸园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重点。
按照他的描述,广东自贸园区将通过在CE-PA框架下扩大对港澳开放、破除准入后的隐形壁垒和政策障碍、自贸园区自身体制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通过自贸园区进一步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机制,加快经贸规则与国际对接,将自贸园区作为粤港澳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合作参与全球竞争、合作面对全球挑战的重大平台,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
在专家和业界人士看来,在当前这个时间点向广东、天津和福建三地“开闸”、“扩容”,符合我国自贸区发展“循序渐进”的总体思路,也体现了自贸区发展“承前继后”的切实需求。
“市场对自贸区的热情和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但从长远来看,自贸区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哄而上,把握好设置的节奏、形成梯次递进,才形成梯次递进、互为补充的健康发展局面。”参与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和广东自贸区政策规划与研究的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说。
在专家看来,这次粤港澳自贸区、福建自贸区和天津自贸区的设立,首先取决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初步成熟与成型。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和积累,目前上海自贸区已经形成了近30条的成熟创新举措并上报中央有关部门,其中包括负面清单、符合法制化与国际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等,在相关专家看来,这就给其他自治区的“放行”提供了坚实基础。
“如同当年的经济特区一样,当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已经基本成型时,应该尽快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广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试验,全国范围内形成体制统一、政策一致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文溥说。选择此时“开闸”放行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也意味着这种推广、复制将呈现鲜明的竞争性、多元化特征。
李志坚说,和上海自贸区是“独苗”相比,选择年底“扩容性”批复三个自贸区,就意味着明年起相关自贸区的改革创新将进入一个互相参照、互相对比、互相借鉴的新阶段,“广东、福建、天津经济、产业结构各有特色,可以想见它们的自贸区探索也必然是各有特色、互有短长的。”
展望此轮自贸区扩容,李志坚认为,广东的创新必定会比上海等地多,“四家自贸区陆续运行之后,也等于各地形成了竞争机制,干得好不好,一比就知道,很多新突破、新探索就会被倒逼出来,特别是那些区域化特征显著的贸易便利化和人员流动便利化举措。”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