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多家机构预测,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7%到1.8%的区间内,较10月的1.6%略有上升。同时,12月CPI同比涨幅也很难超过2%。当前中国经济低通胀格局已经确立,考虑到央行11月刚刚宣布下调基准利率,近期更有可能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上周末,市场强烈预期央行会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尽管最终消息并未公布,但至少从物价这一制约因素来看,时机已经成熟。自9月CPI同比涨幅低于2%起,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低通胀时期。各方预测,尽管受到翘尾因素影响,11月CPI涨幅可能稍高于10月,但也将继续保持在2%以下。如第一创业证券就预测,11月CPI同比上涨1.7%。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6个百分点,对CPI贡献0.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个百分点,对CPI贡献0.9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预测11月CPI同比上涨1.8%。该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考虑近期非食品价格受到国内成品油价持续下调及居住类价格回落的影响,涨幅也明显收窄,预计11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与上月相比继续有小幅回落。同时,由于11月翘尾因素约为0.3%,比10月继续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初步判断2014年11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7%到1.9%左右,取中值为1.8%。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则预测11月CPI同比涨幅降至1.4%,低于10月。
机构还预测,不仅11月,12月CPI同比涨幅也不会超过2%。唐建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虽然近期央行调降了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其政策重心在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预计短期内货币供给并不会出现明显上升,物价也不具备流动性推升的压力。预计今年四季度CPI同比涨幅将低于2%,小幅下调全年CPI涨幅预测至2%左右。明年CPI同比涨幅仍有继续下行的可能。
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低通胀格局,为全面降准打开了空间。姜超判断,降准已经迫在眉睫。他给出三点理由:降低融资成本仍是央行的首要任务,在金融加杠杆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旺盛资金需求难以下降,因而只能靠央行增加资金供给来解决;央行或重启逆回购工具,并下调逆回购招标利率,定期投放廉价充足资金,以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当前银行超储资产结构失衡,未来亟需暂停各类创新工具,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商业银行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廉价超储资金。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亦认为,降准只是时间问题。她对于市场预测的后续二次降息持否定态度。她认为,央行短期内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降准的可能性较大。
美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也都持类似观点。陆挺表示,对于降准这个问题,存在四个理由:第一,由于外汇购买数额大幅下滑,央行需要通过降准来填补基础货币供应缺口;第二,过去几个月以来,那些大量使用的变相操作可能会造成诸多严重的扭曲效应;第三,如果不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仅仅降息可能无法真正降低实体经济中的融资成本;第四,中国经济仍处于下滑周期中,需要借助货币宽松政策来加以提振。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