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3日电(记者 张辛欣 沈洋)中国工信部副部长苏波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工信部将组织制订中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据统计,中国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需求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并有望在2016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从仓库取货、自动装配、自动喷涂再到最后成品入库……整个过程没有一个工人,均由“机器人”独立完成,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发生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无人工厂”里的真实一幕。
2000年创办至今,沈阳新松从科研院所的机器人研究室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品牌产品线最全的机器人上市公司,拥有几百项国家专利,80%以上的产品属于自主创新,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南昌大学教授张华是江西省焊接机器人研究的领军人物,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无轨导全位置爬行式焊接机器人、弯曲焊缝跟踪自主移动机器人、平面自主移动焊接机器人、水下焊接机器人。
其中,水下焊接机器人是国家“863”计划项目之一,结合机器人技术与水下焊接技术,开发了用于水下焊接的移动机器人系统,解决大型构件水下自动化焊接问题。目前已在九江同方江新造船公司完成深水焊接生产现场试应用。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说,随着新一轮技术的发展,制造业正在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大量应用在医疗、汽车、纺织、机械乃至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到2025年,先进机器人在制造业、医疗和服务等产业领域的应用可创造1.7万亿到4.5万亿美元的产值。
目前,全球正在大踏步步入智能化时代。以机器人为牵引的智能制造正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其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首要任务。 苏波说,以工业机器人为主体的机器人产业,既可通过智能化生产让厂商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制造水准,也可以从容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正是破解中国工业高成本、低附加值、环境资源制约等因素的不二选择。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将快速增长,年增长达到25%以上,到2017年市场销量将达到10万台,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超过40万台。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警惕。
目前,在中国市场,外国机器人巨头处于明显的垄断地位。中国机器人产业面临自主品牌薄弱、核心零部件研发滞后、产品认知度与附加值低、低端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机器人技术成果转化率仅在3%左右。
苏波说,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重要的标志,中国机器人技术、产业起步较晚要跟上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步伐,必须加快推进,力争在若干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工信部工信将组织制订中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引导行业发展,同时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编制中国机器人产业行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和标准明细表,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力争到2020年,形成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基本满足国际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苏波说。
[责任编辑: 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