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疯狂、不靠谱,还是执著、勇敢、充满激情?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创业来实现梦想。创业,虽然只有简单的两个字。但这简单的两个字里面,却蕴含了种种艰辛,严峻的挑战、闪光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
由广州市人社局等主办的“赢在广州”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历时半年已落幕。上千参赛项目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决出2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这些获奖的创业团队,既有“技客区”这种已进入实体运作的大型团队,也有“橘子排号系统”单骑闯关尚在成长的团队;既有“烘磨坊”这种贴近生活、投资小、易落地的创业项目,也有“智慧工厂”手握专利的“高大上”技术型项目。羊城晚报记者独家探秘这些创业队伍,与你一道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
玩技客的他们
创业最困难时没饭吃
蔡康永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呀”;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呀”。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学生钟佳旻,对这句话印象特深。她说,学习太忙,会忘记初衷。幸好还能进行技术交换。
两年前,刚读大一的钟佳旻与刚毕业的师兄闲聊,师兄告诉她,想学钢琴,但费用昂贵,就想到技术交换:会计算机的师兄,教人学计算机技术,让别人教他学钢琴。
钟佳旻看到了商机,她组织多位同学一起,于去年创立了“技客区”,让无数人通过这个平台交换技能,让人生多一种本领,实现用户、商家、技客区三方共赢。谈起创业初期的艰难,她笑着对记者说,“通宵熬夜都是常态,最艰难的时候甚至没钱吃饭。一个人吃苦的时候你会很苦,但是只要大家在一起就会觉得再苦也会熬过去的。”
设想变成现实,总有巨大差距,更何况是年轻的大学生。另一位技客区创始人吴轩说:“当初,我们觉得方案很完美了,但投放市场后才发现不行,要推倒重来。这让我们非常困扰,但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市场的脚步。”
坚持定会有收获的。如今的“技客区”,已经形成了小小团队,小有盈利。从2013年3月起至今,“技客区”已举办200多场活动。在技客区网站上,可以看见网友们罗列的五花八门的技能,如实用类的计算机、驾驶、烹饪、英语、舞蹈、唱歌、绘画……新奇的还有算命、职场经验和方言。
各式各样难以统计的技能,不管是想得到的,还是想不到的,都可以看到。当然,最热门的还是实用类的英语、钢琴、日语、吉他和游泳,这5项技能高居搜索榜首。
许多人在技能交换上受益,从而愿意去帮助更多的人。技能交换也在很多时候延伸出了助人为乐的美好品格。哪怕你没有技能与别人交换,也同样能在技客区网站上得到别人的帮助。让我们可以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学会技能,结交朋友,懂得生活,成为更好的人。
玩电商的他们
带着农民去创业
借着“再不疯狂就老了”的勇气,华南农业大学的尹然平与几位同学一道,乘着青春的激情,于去年2月创立了广州迅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立这家公司本来是要做校园周边电子商务,但现在却变成了带农民创业。
原来,创业团队中的刘丽娴是河源市龙川县义都人,她深知当地很穷,希望通过电子商务,帮助当地乡亲脱贫致富,而义都镇又是华南农业大学的对口扶贫点。学校也很支持他们的想法,借力学校的技术支持和政府的鼓励,公司立即调整方向,专注牵手扶贫村。
开始总是艰难的。想让习惯了传统摆摊卖货的农民接受电子商务的运营方式,难度相当大。为了把更多的农民拉入项目,团队3个月走遍广东22个扶贫村。尹然平告诉记者:“刚开始很多农民不相信我们,觉得我们是骗子。”直到后来有了驻村干部和地方合作社的帮忙,逐渐有合作社开始加盟平台,项目才开始有起色。
农民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都比较低,大家耐心讲解怎样注册电商账号、使用支付宝;如何把自家的农产品拍照上传到网上;演示了从订单确认、交易到收费的全过程……尹然平和小伙伴们费了大量精力,逐步将农民们引到电商路上。项目开始至今,合作农户已经近千户。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更多的钱、时间来寻找可信任的健康食品,公司看准了时机,专门设计了可溯源系统,通过扫包装上的二维码,消费者可以看到生产者的姓名、产品产地、种类、生产时间、物流经办人等详细的信息。
尹然平告诉记者:“很多朋友很喜欢问我们这样的问题,一路走来,你们苦不苦?我觉得我们不苦,我们在做一件伟大的事业,带农民去创业。”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尹然平和他的团队白手起家,无论是资金还是人脉都算不上广。
过去一年里,下基层、走山路、跑项目,尹然平与团队成员一起,连续走访50多个村县,开发了50多种农产品,开拓了20多个高档住宅小区,积累了3000多固定用户,累计销售额80万元,团队一步步的努力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玩高科技的他
由“富二代”华丽转身“创二代”
一项对18岁以上富二代的调查显示,有46.4%的富二代选择自主创业,就业比例为29.7%;剩下23.9%处于待业或无业状态,其中37.7%的富二代不愿意接手家族企业。
吴翊,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自小家境优越,性格开朗爱笑,爱好结交朋友,同学们都常常开玩笑地称呼他为“富二代”、“土豪”。如今,仍在读大三的他选择了创业,似乎“创二代”这个称呼对他更贴切。
吴翊说,自己天生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爱折腾。刚踏入大学没多久,吴翊组织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小团队,课余时间大家常常会聚在一起讨论研究创业项目,憧憬着能做一些事情当“老板”。
大二那年,机缘巧合下,吴翊结识了学校的瞿金平教授。当时,瞿金平教授正研究“聚合物动态反应加工技术及设备开发”项目,这项技术在国际上获得过很多奖项。项目与吴翊家族企业工作相关,他表示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学校支持吴翊创业,把项目技术交给吴翊团队。
有了技术,有了团队,说干就干!2013年,吴翊成立了华辰塑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提供塑料加工机械整体改造服务,旨在“资源绿色、能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提高”。吴翊说,这个核心技术可以帮助塑料加工机械机器省电50%以上,环保节能。
资金往往是创业者共同的烦恼,吴翊向家里人诉说困难后,家人一致看好他的项目,非常支持他。父母从小的教育,给吴翊带来了很多影响,“在父母眼里我永远都是孩子,他们总是说跌倒了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能自己爬起来。”父母给予了吴翊很大的支持,为公司投资了200万元启动资金。
大学生具有很多专业的理论知识,相比之下缺乏社会实践历练。短短的一年,吴翊成长了很多。他说:“我非常幸运,创业改变了我的人生。以前我觉得自己总是长不大,现在整个人像上了发条一样,工作特别兴奋,每次跑厂家都非常认真,全程都会拿着笔在笔记本上记录,再晚都会把没弄明白的点问清楚,才善罢甘休。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但第二天依然很有激情、很有状态。”
吴翊说,创业中最大的困难,是“太年轻”,“老人会羡慕我们年轻,但我们会羡慕他们有经验”。刚开始,吴翊带着小伙伴去企业调研时,企业负责人都会告诉他们,“你们还是回去读书,不要来搞这个。”对于这种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大学生让企业负责人难以信任。吴翊没有放弃,最终说服了企业负责人免费试用产品,渐渐赢得信任,公司也有了起色。
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学校及老师都给吴翊团队很大的帮助。创业至今已经一年多,吴翊公司成员也扩大到近百人。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