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到O2O、互联网医疗,素以“颠覆者”形象示人的BAT阵营,其渗透与改造传统行业的战略步伐从未停歇。如今,BAT巨头们裹挟庞大的资本与渠道资源,将触角伸向了星光闪耀的“影视圈”,意图成为影视娱乐业门口的野蛮人。
今年以来,互联网产业与影视产业之间融合趋势日渐明显,各类影视文化并购活动频频闪现BAT的身影,从阿里巴巴斥资62亿港元入股香港上市影企文化中国,到百度旗下爱奇艺与华策影视共同出资成立影视公司,再到近期腾讯与华谊兄弟搭建的“星影联盟”正式运营,BAT巨头大举杀入影视圈的动作,也引来行业大佬的感叹,“未来的影视业都在为BAT打工”。
在业界看来,拥有庞大互联网营销资源和入口流量的BAT大佬们,急于入主影视娱乐产业,旨在将传统的渠道改造为吸收资本、人才、版权的定制化开放平台,其背后资源整合及市场争夺的战略意图明显。而伴随多元化产业生态的对接及互联网基因的植入,电影产业有望在未来演绎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BAT的影视江湖版图也将最终形成。
三巨头大举杀入影视界
一直以来,互联网平台都被影视产业视为内容发布的渠道,其内容制作的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具备雄厚实力的影视公司手中。如今,互联网浪潮革命席卷各类行业,影视娱乐产业也难以独善其身,而素以“颠覆者”形象示人的BAT阵营也早就将战略布局的眼光投入到这一资本密集的行业之中,不惜花费巨资构建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影视制作产业链,意图在庞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对于影视界而言,BAT阵营的入局充满着“土豪”霸气。今年3月初,阿里巴巴斥资62.4亿港元收购文化中国60%的股权,顺利获得该公司旗下多位知名电影人的投资优先权;4月,由马云、史玉柱参股的云溪投资入股华数传媒20%股权,同月,阿里与云峰基金出资12.2亿美元战略性投资优酷土豆。除了大规模并购影视文化公司之外,阿里与国华人寿合作对外发售“娱乐宝”,首期7300万元规模的4个投资项目全部售罄,其众筹电影的新玩法也在业内迅速引爆话题。
而曾斥巨资收购PPS与爱奇艺的百度也早已看中影视娱乐产业的吸金能力,尽管其布局能力不如阿里广泛,但其对电影内容制作的参与却有迹可循。消息称,百度及旗下爱奇艺之前就曾参与摄制动画电影、并可能投资4000万美元投资美国洛杉矶电影制作公司的动画电影项目。与此同时,百度目前已经与中信信托、中影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互联网众筹平台。8月,爱奇艺与华策影视共同宣布,双方出资成立华策爱奇艺影视公司,为视频网站提供多元化互联网影视作品,并围绕内容IP进行游戏、电商等衍生品开发工作。
一向看中入口资源和社交优势的腾讯,则将进军影视的战略重点放在了IP资源上。9月,腾讯与华谊兄弟召开联合发布会,宣布其打造的O2O娱乐社交平台“星影联盟”正式运营,对于腾讯而言,利用华谊兄弟成熟的垂直影视产业链以及愈来愈延展的IP生态圈,将有助于其通过影视来推动IP的变现,并通过旗下游戏、动漫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一个娱乐帝国的战略宏图逐渐浮出水面。
互联网基因改造电影产业
实际上,从BAT大佬们目前的影视产业布局来看,其切入口和资源竞争的方向并不相同。以百度而言,主要通过旗下视频网站与影视公司的合作进行互联网化的电影产品“私人定制”,通过投资电影项目获得相应资本回报;而阿里巴巴则通过长袖善舞的资本运作,逐步抢占影视产业的市场资源,其内涵在于利用旗下庞大的用户群和电子商务生态来搭建互联网娱乐生态系统,进而带动影视产业发展。而腾讯则将注意力集中在IP资源的整合,通过旗下文学、动漫、游戏和视频等多元化业务的通道对接,最大程度发挥IP的边际效应,颇有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姿态。
面对BAT阵营的并购狂潮,不少传统影视公司的人士已经纷纷开始探讨电影产业行将被革命的话题。博纳影视业董事长于冬预言,互联网产业将以颠覆的方式来梳理整个行业,“未来影视公司都将为BAT打工”。上影股份董事长任仲伦也表示,电影消费的主力正在转移到年轻群体,当互联网介入电影制作和拍摄,就意味着电影生产的模式将被迅速瓦解。而国盛影业总经理高军认为,BAT进入电影,其实就是扮演搅局者的角色,他们将改变影视行业原来的游戏规则。
那么,BAT会用怎样的新玩法“搅局”影视圈?从目前的电影产业制作流程来看,从原始的剧本、制作、策划、发行到播出,各个环节链条独立运作,每个链条依附大小不一的企业,实力规模混杂五章,加上院线资源的寡头市场格局,影视产品内容往往呈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从上游到下游整体资源均处于分散、混乱、封闭的业态。而在互联网基因植入之后,对用户的精准营销模式将被复制到影视产品的制作上,拓展和优化精品内容生产的空间,与此同时,各个产业链之间相互打通、资源整合,形成有效变现电影资源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也无外乎BAT阵营频频出现收购动作,意图以各家优势进行抱团整合,来推动影视产业的互联网化改造。
影业江湖开启混战模式
无论承认与否,BAT大举进驻影视圈已成定局,尽管各自战略不同,但基于用户基础和互联网平台的全产业链布局,将令BAT三大势力在各个领域中出现资源争夺的局面,共同指向的正是庞大的中国电影市场。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票房137.43亿元,其中国产片66.34亿元,进口片71.09亿元。目前随着电影供给的增加,加上中国的人口基础,中国俨然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相关衍生产业的市场机会也层出不穷,这也决定了BAT三巨头在电影市场资源争夺的必然。
在BAT的带动下,影视产业的并购热潮也迅速席卷资本市场,各类上市公司跨界收购影视资产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据相关统计显示,A股市场已发生近61起电影与娱乐产业并购案,其中六成左右是跨界并购影视行业的案例,来自食品、制造、酒店、旅游、科技等行业公司纷纷选择通过并购影视文化资产进行战略转型。有创投机构分析人士称,一方面上市公司可以介入影视资本提供企业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并购影视公司目前也在国家及地方政策层面享受诸多制度利好。
除了资本快速流动之外,影视娱乐产业的人才争夺也逐渐开始升温。4月起点中文创始人吴文辉亮相腾讯互娱大会,宣告其正式加盟腾讯;而此前任职腾讯副总裁的刘春宁则转战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担任总裁,帮助阿里搭建其影视娱乐的战略版图。在内容制作、职业影评等专业人才方面,BAT的争夺也呈现出日渐白热化的状态,一些传统电视台、报纸等媒体人才也被互联网企业纷纷挖角,并辅之股权激励机制,令人才流动成为影视娱乐产业的常态。
不过,BAT的影视产业布局仍处于起步阶段,三家的战略布局不同也会引致差异化模式的出现,未来实力强弱目前尚不得知。分析人士认为,BAT的入局尽管带着颠覆性色彩,也有望改造传统电影模式,但除了并购影视公司、笼络人脉资源之外,参与内容制作的专业性基础仍需沉淀,同时互联网思维改造电影生态圈,意味着其中的规则将需重新制定,这其中也将牵涉各类利益平衡,BAT能否主导影视产业形成多元化商业模式,仍将拭目以待。(张莉)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