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平均每10个“上网族”中就有超过8个人习惯使用手机上网,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网民规模。
“指尖族”半年增加2699万人
《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较去年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其中,习惯用手机浏览新闻、聊天、购物的“指尖族”队伍愈发庞大。
《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人,较2013年年底增加了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提升到83.4%,而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两种传统PC方式上网的网民则下降到80.9%。这也是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过PC端。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网民增加更多靠的是手机应用内容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冰介绍,2014年上半年,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已经不再明显。
随着网民总体规模的日益攀高,连续几年来网民增速则持续放缓,非网民的转化难度也将增大。《报告》显示,除学生外,在农村非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到87.9%,其中6.1%的人表示未来半年可能上网;除学生外,在城镇非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比为66.3%,其中9.4%的人表示未来半年可能上网。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非网民不上网的理由都是不懂电脑和网络。”刘冰说,这就加大了互联网渗透难度。当前CNNIC就在牵头研发中文域名,让更多网民可以通过中文就能找到网址,而未来还需要更多厂商开发出简单便捷的即时通信、新闻软件,加大开发贴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工具类应用。
社交网站遭遇“滑铁卢”
以去年6月余额宝的诞生为肇端,互联网金融类应用在今年首次纳入CNNIC调查范围。《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一年时间里,我国互联网理财产品用户规模为6383万,使用率为10.1%。
进入2014年,互联网金融成长势头强劲,P2P网贷从业企业规模超过千家,尤其是互联网理财产品,发展仅数月间销售达到万亿元规模。《报告》分析称,互联网的长尾效应聚合个人用户零散资金,既提高了互联网理财运营商在商业谈判中的地位,也使个人零散资金获得更高的收益回报,成为用户规模迅速增长的原因。
在所有互联网应用中,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牢牢占据着使用率的榜首。同样“抢尽风头”的还有支付功能,《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支付应用在整体和手机端都成为增长最快的应用,上半年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2.92亿,半年增长率达到12.3%;而手机支付网民规模达到2.05亿,半年增长率达到63.4%。
“高收益率的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打着补贴旗号的打车软件,这些移动网上支付和消费者生活紧密结合所拓展出的新功能,都带动网上支付功能的迅速增加。”刘冰说道。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开心、人人、豆瓣网等社交网站则遭受了不小冲击。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交软件用户规模为2.57亿,较2013年年底减少2047万,网民中社交网站使用率为40.7%,下降4.3个百分点。“这指的是狭义的社交网站,基于用户真实社交关系从而提供沟通、交流的社交网站,和微信、微博等社交类应用并不同。”刘冰解释说,也正是这类社交类应用对社交网站造成分流。
此外,由于一些社交网站用户定位局限,当用户状态改变时,很容易脱离原来的关系链,造成用户流失。“其实,社交是互联网应用的基本元素,应该和其他应用主动融合。”刘冰建议。记者 张倩怡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