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3年价格下调之后,在主要生产企业的带领下,食用油品种再次出现10%左右降幅,连续两年价格下跌,在食用油市场上并不多见,原材料供应充足被认为是主要原因。
再降价
食用油最主要的两家生产商益海嘉里与中粮集团旗下食用油产品正式进入降价通道。2013年之后,食用油价格再次跳水。
3月25日,金龙鱼生产商益海嘉里方面对新金融记者表示,金龙鱼自3月初在全国率先降价,降幅在10%左右,本次调价的主要有调和油、菜籽油以及豆油品类。
在中国食用油市场上,尤其是小包装食用油领域,金龙鱼一直占据着近50%的市场份额,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场价格变动,其降价的示范作用明显。
紧随金龙鱼之后,另一家主要食用油供应商中粮集团亦宣布产品价格调整,其公关人员告诉记者,福临门正在推动食用油降价的规划,降幅在10%左右,其降价品类同样是大豆油、菜籽油、调和油。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金龙鱼、福临门两巨头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在食用油市场上,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凭借着进入市场早,消费者信任度高等因素,一直占据着领头羊位置,几乎可以主导食用油产品的价格走势,因此示范作用明显。2012年,因为食用油价格上涨,两家企业共同被发改委约谈,最终市场价格实现稳定。
根据规划,目前中粮三大品类产品的出厂价格已经调整完毕,预计三至四周将完成价格调整。对于降价原因,中粮方面称是由于豆油和菜籽油的原料价格回落。
业内人士介绍,当前100元的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即3%的盈利。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油配制的调和油,盈利可以达到6元,即盈利6%,是纯大豆油的2倍。
一般来讲,食用油产品从生产企业到经销渠道、批发商以及终端卖场的价格调整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预计为四至六周左右,因此目前终端市场价格调整正处于开始状态。对于降价原因,益海嘉里方面同样表示称,“关于降价原因,本次降价主要由于国际国内市场原料价格变化,2013年中至今, 国际国内市场主要食用油原料价格回落,平均降幅为 9%。”
食用油领域,金龙鱼与福临门之间的竞争由来已久,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不断,同样在价格调整上,无论是涨价还是降价,双方也几乎保持着同步。
原料价格引发
事实上,食用油价格近1年半时间内总体上一直处于降价通道,这在该领域之前很少出现。一年之前,2013年4月底,中粮福临门就针对受原料价格下降影响较大的豆油、调和油系列产品率先进行降价。降价幅度为:豆油降价16%,调和油降价9%。其他油种因为原料波动不大,并未出现降价。2013年年初开始, 国际国内市场原料价格开始回落,三个月时间内,主要是豆油价格每吨从8900元回落到7600元左右,降幅为14.6%。
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橄榄油等在内,每年国内的食用油消费在2700万吨左右,其中700万吨为小包装份额,近1000亿元的巨大市场。
此次价格调整,最主要原因与2013年基本相同——原料价格下跌传导到生产厂家。
总体上,全球油料产量已经连续两年实现新高,尤其是棕榈油产量的持续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植物油产量大幅增加,供应充足。在对中国食用油市场影响最大的大豆产量上,同样出现连年增长的情况。南美洲,尤其是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的持续增加,导致世界市场上大豆供应保持充足,使中国企业逐渐减少了对美国产大豆的依赖。
与此同时,大豆洗船情况再次出现。所谓洗船是指大豆进口商在付出一定费用后把大豆船货回售给供货商或其他企业,而不是按照原计划运回中国,以尽量减少损失的行为。国内最大的大豆进口企业,山东晨曦集团近日将三批巴西大豆船货转售给美国压榨商,其总经理邵国瑞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在过去几天中已转售了18万吨大豆,且正为另外三批船货寻求美国买家。该公司2013年进口了约1000万吨大豆,占中国大豆进口量的15%左右,进口量超过了中储粮油脂及中粮集团。
2013年,类似洗船行为也曾经出现,据估算,整个2013年洗船数量超过200万吨。“之前采购的价格高,现在运回国内无利可图,在生产国当地不装船直接出售,也是一种应变措施。”农业咨询分析师汪心顺告诉新金融记者。
海关总署公布的资料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超过6300万吨。在2013年全年,国内批发市场上,一级豆油价格较年初下跌2000元/吨,跌幅为22.1%;四级菜油下跌900元/吨,跌幅为8.3%。
截至2014年3月末,食用油库存量已经高达1300万吨,预计库存量仍会继续增加。而在2013年,国内植物油消费量约为575亿斤,不到2900万吨,目前食用油库存已可满足半年消耗。《中华粮网2013年国内食用油市场年报》显示,2014年上半年,食用油价格总体将会处于下降趋势。
对于益海嘉里与中粮的降价行动,目前其他油脂企业并未出现跟进的趋势。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