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股市与经济关系的一个规律性总结。通常认为,经济繁荣时期,股市上涨;经济萧条时期,股市下跌。不过,这一论断源自对欧美成熟股票市场与其经济发展对应关系的分析,并不能完全套用于我国。实际上,中国股市的表现与宏观经济表现往往是背离的,经济繁荣时,股市常处于相对低点;经济走低时,股市却常会创出新高。
为何中国股市成为经济状况的“反向”晴雨表?很大程度上,这与国家政策对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考虑有关。经济繁荣时期,我们的政策重点主要是预防经济过热,避免爆发恶性通货膨胀。基于此,随着经济的复苏、繁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也通常收紧,导致社会中资金总量减少,股市也就相应地处于低位。经济下行时期,我们的政策重点是刺激经济复苏,防止经济过冷,避免陷入严重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也通常随之宽松,致使社会中资金总量增加,股市也就相应地创出新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国家的股市可以被看作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传导渠道,引导着社会资金的投资方向。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投资者和学者将其称为 “政策市”。
我们国家的股市之所以成为“政策市”,主要源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中国股市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总数占上市公司总数的近40%,股本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70%以上,市值占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0%以上……从这些数字即可看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任何趋势性变化都足以在整个股市掀起不小的波澜。这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受市场因素影响的同时,还与行政管理政策等因素关系密切。在多数情况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服从行政政策为第一要务,对市场反而显得重视不足。因此,一定意义上说,中国股市实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映照。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成果初显,实体经济发展出现企稳迹象,但经济复苏基础还比较薄弱,重点领域尚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从本质上讲,本轮牛市仍是“政策市”。去年七月起启动的牛市,是随着不断深化的改革而出现的。决策层希望“以虚带实”,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助力传统经济走出谷底。在这样的考量之下,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实体经济。尤其是对新兴产业的投资,不但有效解决了大批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国内消费。然而,目前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普遍不佳,股市也出现了一定的泡沫。如果股市持续“疯牛”行情,导致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与股价过度偏离,股市泡沫化将越来越严重,其后果可想而知。对广大投资者来说,还需谨慎看待当前的牛市行情,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动和宏观经济的表现。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 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