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秋季房展开幕。新华社发
日媒称北京购房压力远超东京:价格调控难抑楼市泡沫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2月22日报道 日媒称,北京、上海的房价出现暴涨,就算用30年的工资不一定买得起一套房子。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2月21日报道,在一线城市,没资金、没资产的人要想买个属于自己的房子,这种愿望几乎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资产富足的富裕阶层又在不断买房,推高房价。
无资产人群买房几乎不可能
报道称,2016年夏天,上海的假离婚潮一度成为新闻。突然掀起的离婚热潮实际上和房地产政策有关。一个家庭想要购买第二套房或第三套房,首付比例会提高,于是出现了很多钻政策空子的假离婚。
中国城市的住房是指住宅楼,经常听到一些熟人间的聊天内容是“我有3套房”,“我有4套”。这些人只要有一套房,就可以用来抵押,下次贷款会更加容易。一旦出售,手中可持有大量资金,办理多套房贷也十分便捷。而另一个给人印象较深的新闻是北京的“鼠族”群体。没有房子的人群租住在租金较低的地下室。没有窗户的狭小房间摆放着多个床铺。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数是从农村出来的务工人员。
报道称,拥有资产的人不断增持资产,而贫困人群则要为租金犯愁。
据房地产信息企业“房天下”数据,11月北京的住宅均价为41292元/平米,上海为45847元/平米,深圳为55040元/平米。其他房地产企业的统计结果也显示北京和上海的房产均价多为4万元左右。在中国,阳台和公共区域也包含在住宅面积内,虽然情况不太一样,但如果按照日本的计算方式,中国的房间面积相当于小了约20%。也就是说,中国的100平米相当于日本的80平米。
报道称,在中国,交房时多以毛坯形式,室内装修要在个人购买后自己负责,还需要花钱装修厨房和卫生间。考虑到这些因素,中国的100平米和日本的70平米住宅进行比较可能比较合理。据日本房地产数据提供商东京KANTEI公司的调查,2016年东京都内70平米的新建分售型住宅价格为708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18.8万元),相当于东京市民平均年收入的11.30倍。北京的情况如何呢?中国媒体报道,2015年非民营企业职工的平均年收入为11.139万元。民营企业为5.8689万元。如果按照年收入为11万元计算,100平米的房子大约是北京市民年收入的约37倍。
报道称,东京的10倍都让人感觉很困难,而北京达到近40倍。没有资产的人群买房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勉强贷款购房,可能一辈子都在还贷。
房产税是否能平抑房价?
近日,大型房地产商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称,“我知道北京有人买一百套房”,呼吁尽早征收房产税,一度引发热议。目前在制度上可以对建筑的一部分征税。实际上,2011年上海市和重庆市曾试征过房产税。不过,这次试征收几乎没有产生效果。因为2011年以前购买的房子不属于征收对象,换购等情况也被列为免税对象。
报道称,实际上,中国的住宅持有并不包括土地。这是因为中国不存在个人拥有土地的制度。城市的土地归国家所有,购房者在买房时向政府付款取得土地使用权。使用年限多为70年。购房者只对房屋持有所有权。这一机制和日本的定期借地权相似。因为“借地”不是资产,所以不会被征收房产税。
换句话说,在幽静的高档住宅区和热闹的商业区等“地价”较高的地方拥有多套房产也不会被征税。有房的人即使不断地买房,也不会被征税,结果导致有钱人越来越有钱。当然,这一税收制度的不完善在中国国内也被当成问题,从很早以前就出现了要求征收房产税的声音。
报道认为,房产税不能征收的理由有很多。如果统一征税后,增税会导致个人消费减弱,可能导致经济恶化。扩大免税范围,最终也会像上海和重庆试征税一样不见成效,还会出现以假离婚等手段逃税的人。对使用权征税原本就存在理论上的问题,另外资产的市值评估也很困难。住宅根据评估额计算方式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公平。
报道还称,作为征税对象的房主当中也包括官员,自然会对房产税的立法比较慎重。
中国房地产市场需要公平长效机制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2月21日报道还称,在中国,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抑制严重的房地产泡沫。
报道称,对并未反映实际需求的住宅价格暴涨日趋突出,中国需要采取根本性对策。
目前,小城市的住宅库存完全没有化解。另一方面,大城市房价暴涨的结果是年轻一代即使投入一生的收入,也没能力购买生活所需的第一套住房。这是异常事态。
报道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得不指出这一理所当然的事实,预示出泡沫的严重性。中国政府应该加快建立形成公平的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而不是过去多次尝试过的单纯的价格调控政策。
报道称,以中国倡导的化解过剩产能作为核心的结构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钢材等建筑材料的行情因房地产泡沫而迎来复苏,生产者实际上放松了减产力度。目前正在形成让人感觉讽刺的结果,房地产泡沫将延缓作为紧迫课题的结构改革。
中国的经济统计数据正在略微好转。坚挺的个人消费和部分工业生产的触底作出了贡献。但是,仅靠这些难以确保中长期增长。为了实现可持续增长,只能稳步推进基于理念的结构改革。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