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地产  > 正文

保障房基础设施不完善 全国最大保障房社区变空城

2015-01-22 07:52 来源:中国广播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央广网财经北京1月2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大力推进保障房的建设是眼下一项重要的政策,按理说,这项政策利国利民,能够一举多得。不过根据媒体的最新报道,在个别地方,保障房却没能够充分起到保障的作用。

  根据报道,全国保障房建设的典型,青岛白沙湾保障房社区的房子的申请数量非常少。这个社区包含公共租赁房3797套,限价商品房6253套,但是公开销售的限价房从2012年底公开销售至今,仅收到了不足200份申请。也就是说,这个保障房的社区,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而且,保障房空置的现象正在多个地方出现。根据媒体的调查,陕西省制定的建设21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中,目前已竣工91万套,分配入住80.47万套,入住率为88.43%,空置总数达到10万套。大规模的闲置,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也让刚需一族难以安居,这种闲置,反映出了背后严重的资源错配现象。

  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保障房本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但从结果来看,部分地区的保障房运行情况堪忧。一方面是保障房建好了没多少人申请,另一方面则是依然有不少收入相对不高的家庭难以买到一套称心的住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当中的资源错配是如何产生的?

  杨红旭: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近五、六年来保障房指标每年都定指标,每年都是由国家向地方进行摊派,摊派给省,省再摊派给市、县、区镇,把这样指标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在十二五期间要求全国新建3600万套保障房,指标每年都要摊派,每年都要考核,这样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年度指标,有时候就硬着头皮上,可能比较仓促,在选址方面、项目施工方面的安排的不是很妥当,这样导致为了完成指标而做的保障房项目,跟困难群体需求有差距,导致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这样一个错位。另外,地方政府保障房的资金不是很充沛,可能地段比较差,选择之后配不上教育、医疗、交通资源,配套跟不上。地方政府资源资金没有足量,配套跟不上导致人们不愿意去住,不愿意去买。

  经济之声:根据媒体的调查,目前保障房限制非常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解决配套基础设施或者是公共设施不完善,比如说小区距离中心城区比较远,无法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等等,接下来有没有可能做到公益性和经济性的平衡,让老百姓真正住上称心如意的保障房呢?

  杨红旭:首先要做两种转变,一个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就是放任市场,房价比较高,总有部分群体买不起房,租不起房,所以说市场会失灵。市场失灵的状况下政府必须有有所作为,所以政府要管保障房,但是管的时候要有两种转变,一种是满足人们对于居住性的需求,不要去分配产权房,现在人们需要分配的是租赁房,大力发展公租房,人们就不会从这样的房中谋利。第二不要老是搞的硬性指标,减少实物分配,增加货币补贴。比如可以补贴房租,困难家庭可以拿着房租适当租房,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区域选择房源,这样以实物分配财产权转向向人们分配居住的租赁权,而且是由直接分配租赁房转向补贴型房租,让居民自己拿着钱去租房子,这样政府的保障和有形之手跟市场无形之手有一个结合,把市场机制和政府的计划机制相结合,才能够真正满足的需求。

  我们认为,保障房对于刚需一族来说非常重要,而保障房的空置,则反映出,在个别地方,对于保障房的规划和建设的水平不高,甚至不排除存在懒政的现象。地方管理部门必须正视这种现象,开动脑筋,合理统筹,让老百姓住上称心如意的保障房,唯有如此,才能让保障房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口碑工程。保障房的建设,必须要,以人为本。

  关于这个话题,经济之声评论员吴永强对此评论。

  经济之声:按理说,保障房的价格相对较低,对于刚需一族应该有比较强的吸引力。在一些地方,保障房的确是抢手货。但根据媒体的报道,还是有一些地方,保障房的控制数量令人惊讶,不仅没有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而且还造成了资源浪费。您觉得,出现这种不良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谁应该负责?

  吴永强:理清这个责任谁来负之前我们主要先看这个原因,我们在选择一个东西的时候经常会强调一个衡量参数叫做所谓性价比优。目前从保障房角度来看,可能仅仅做到了价值优,但是质量不优。这里有一个概念是保障房虽然可以是低价房,但是不应该称为低质或者劣质房,们所说的低质劣质不单单指一个建筑质量,房屋对相关周边配套工作要求非常高,周边要文化、卫生、娱乐、教育、生活设施等等的相关来配套,如果一个保障房仅仅是价格降下来,相关联生活配套没有跟上去,肯定得不到大家的认同,自然选择也会比较低。

  经济之声:推进保障房的建设应该依靠市场的力量,但是完全靠市场,也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具体问题。要想让保障房的建设取得最佳效果,我们应该充分动用哪些方面的力量?

  吴永强:保障房应该是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综合性的工作,既然是系统性综合性的就不能紧紧依靠市场的力量,因为市场力量不见得能够覆盖到所有。比如医疗、卫生、教育等等这样一些功能,紧紧依靠市场化是实现不了的。同时保障房不能把它理解成一个睡城,不是空城,基于这样一种因素就需要发动政府、社会、市场这三方面的力量。公共设施服务的这些功能,毫无疑问是要政府来参与,对于一些社会协调性机构,社会服务型的一些机构,可能社会其他部门来参与,还有一个就是它的商品性表现的比较强的地方是依靠市场的力量,所以这三方缺一不可。

  经济之声:从管理方面而言,保障房作为地方大力推进的一项工程,如果能够纳入考绩体系,将会给地方带来更大的动力。您觉得呢?

  吴永强:这确实是一个考虑的方向,能够纳入政绩考核当然好,它的重视程度会相对比较高,因为在现行的机制或体制下,如果要想提升保障房一个品质,从政绩考核角度来加强和提升它的地位当然好。在考核的标准体系当中,不应该把完成保障房的建筑面积数量作为一个仅仅的考核标准,应该把保障房的品质提升和品质要求作为更大一个考核标准,这样对于保障房实质水准的提升会有好的益处。

[责任编辑: 马迪]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