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地产  > 正文

机构:“抄底”地产存获利空间

2014-12-30 14:0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安邦保险举牌A股银行、地产板块引发市场对后者成长性的关注。分析人士认为,“高大上”的银行对于保险资金的吸引力明显,安邦保险有望在与民生银行进行业务联动中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其对招行是否还有动作尚待观察。而在地产方面,险资预判未来1至2年市场趋好,房地产业绩会逐渐好转,除了战略上的布局之外,此时“抄底”有通过财务投资获利的目的,这是险资看中并投资房企的最直接原因。安邦保险举牌金融街、金地集团,助推了地产蓝筹的强势,资产质量好、估值偏低的大地产股的投资吸引力受到市场认可。

  “高大上”银行吸引力强

  国泰君安首席银行分析师邱冠华表示,安邦保险举牌民生银行完全超出市场预期,在业务和股权方面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而这一“想象空间”至今仍在不断打开。安邦保险频频出手举牌的同时,以低调的姿态应对着外界的猜测和询问。

  资本市场上,安邦保险一直未变的是其对银行、地产板块的偏好。在举牌民生银行一事上,邱冠华认为,安邦保险有望对民生银行贡献相当可观的存款,双方的业务联动、业务创新有望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不能将安邦保险举牌民生银行与此前举牌招商银行等公司的情况简单等同,也不应缺乏大格局思考而将此次举牌仅视作一次偶发事件。”

  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表示,当年安邦保险进驻招商银行董事会失利,并未消减其热情,“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近期安邦保险频繁出手,现在如愿以偿,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其对招行是否还有动作尚可观察。安邦近期一系列操作目标清晰,未来大概率将形成金融全牌照的综合金控平台,民生银行如定位于其中一极,安邦保险或受益于平台综合交叉销售能力提升;巨量保险资金可为民生银行负债端提供“弹药”,缓解存款获取压力,资产端经营则需长期观察。另外,安邦保险增持前,民生银行股权结构分散,金融创新能力居行业前列,安邦保险入驻后民生银行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治理效率还需观望。

  罗毅认为,“高大上”的银行对于保险资金的吸引力明显。“上市银行仅16家,牌照稀缺;盘子大,可承接巨大增量资金入市的金融蓝筹;向上趋势明显,地方债务问题梳理,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制落地,地方版AMC推出,前堵后疏下资产质量有望中长期改善,风险溢价下降,叠加无风险利率下调趋势,估值中枢上移,修复行情确立。”但同时,如资产质量下滑超预期,也将成为持有者面临的风险。

  “抄底”地产存获利空间

  在地产股投资方面,安邦保险的“锚定”也使得市场开始审视其升值空间。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田世欣表示,安邦保险举牌金融街、金地集团,助推了地产蓝筹的强势,资产质量好、估值偏低的大地产股的投资吸引力受到市场认可。

  就房地产市场宏观政策而言,国企改革、城镇化试点方案、《住房公积金基础数据标准》方案、央行提供1万亿支持棚户区改造、《不动产登记条例》即将施行、北京新机场建设方案获批复、证监会将放宽房企再融资等,都成为资金增持房地产股票的驱动因素。同时,“一带一路”、自贸区、“京津冀”等概念,也给保险资金运用提供了新的主题。

  房地产实际已经成为各路资本觊觎的投资标的。在A股上市公司中,符合资本大鳄举牌条件的房企不在少数。分析人士认为,险资预判未来1至2年市场趋好,房地产业绩会逐渐好转,此时“抄底”有通过财务投资获利的目的,这是险资看中并投资房企的最直接原因。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从未来中国经济基本面与货币政策表现看,预计2015年国内经济仍处于“触底”阶段,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还在持续。受宏观经济改革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仍将继续新一轮调整,不会因当前短期内政策利好而有明显改变。

  他认为,虽然房企多不愿被举牌,但站在资本市场角度看,地产股无疑将受益。自10月下旬以来,伴随着A股市场上涨,地产股出现一波上涨行情,目前尚未看到下滑势头。事实上,随着资金面宽松及产业资金注入,一些房地产业基本指标已呈从底部回升态势。部分大型房企仍有望实现全年销售和盈利指标,在兼并整合背景下,存在继续做大机会。A股市场上地产“大鳄”云集,这一趋势有望率先体现出来。同时,政策底部也已凸显。除多地松绑限购外,房地产业税费负担存在减免空间。多家机构认为,在市场化调控方向下,房地产政策将持续松动,而包括险资在内的资金都有获利机会。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