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下属的土地勘测规划院16日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称,二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226元/平方米,连续5个季度加速上涨。商服、住宅和工业用地价格普涨,二季度异常交易的地块数量同比增加130%。“新国五条”的效果低于预期、地方融资平台偿债期限将至被认为是地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报告称,考虑到下半年土地供应持续增加等规律性因素,如无其他因素的影响,地价上涨的动力仍存在。
异常交易地块陡增
报告称,二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226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62%,较一季度增加0.15个百分点,连续5个季度加速上涨。其中,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6044元/平方米、4799元/平方米和684元/平方米,分别环比上涨2.06%、1.25%和1.34%。就同比而言,二季度主要监测城市的综合地价水平上涨5.11%,住宅地价上涨6.13%。
从区域分布看,二季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综合地价水平分别为4770元/平方米、4552元/平方米、3465元/平方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国土部监测的105个城市中,住宅地价环比涨幅上升的城市由一季度的92个增至94个,涨幅超过3%的城市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广州、顺德、宁波、湛江、汕头、上海和南京等地涨幅居前。广州的住宅地价涨幅达5.54%,位居各城市之首。
报告提供的地价是国土部设定固定监测点并根据土地市场变化情况测算的土地评估价格,并非土地实际成交价格。专家表示,二季度土地市场“地王”频现,实际交易价格远高于国土部评估的水平。
报告称,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偿债期限将至,土地出让收益仍是地方偿债的主要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土地市场回暖的态势。同时,“新国五条”对市场的抑制性影响有限,住宅需求居高不下,房企拿地积极,拉动住宅地价明显上涨。
报告显示,二季度各地上报异常交易地块115宗,较一季度增加36宗,较去年同期增加65宗。二季度上报的异常交易地块平均溢价率142%,较一季度上升22个百分点。按照监测机构的口径,异常交易地块主要指土地交易中溢价率超过50%的地块或出现单价、总价“地王”的地块。对于这些地块,国土部将在后续交款、开发等环节进行跟踪监测。
高价地仍可能出现
二季度土地市场的实际成交情况远比报告的统计数据火热。从5月开始,北京、上海等地土地市场开始出现多轮竞价、高溢价等现象,出现多个单价或总价“地王”。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市场的火热更多体现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由于高库存,其土地市场仍偏冷。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16日表示,三、四线城市的土地交易量是下降的,一、二线城市虽有所升温,但房地产企业总体购地规模仍低于去年,这也将给未来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带来上涨压力。
对于土地市场的未来走向,报告认为,尽管二季度后期出现资金流动结构性紧张,但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并未出现回落态势。随着三季度土地供应逐渐放大和部分城市优质地块入市,市场仍存在出现高价地的可能,土地市场上升的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报告称,从近两个季度的市场态势来看,土地价格已步入较高位运行轨道,考虑到下半年土地供应持续增加等规律性因素,如无其他因素的影响,地价上涨的动力仍存在。
报告建议,应把握好供地节奏,强化供前分析和供后监管,引导市场理性预期。避免优质地块集中进入市场,同时加强优质地块的入市研判,出现高价地的城市应及时公布宗地相关信息及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应协同有关部门引导金融资本的合理流向,关注地方债务风险,避免过多资金沉淀于土地,发挥好土地的资源、资产、资本多重属性的综合作用,更加合理地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要求。 □本报记者 张敏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