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林晖)黑龙江省五常市以出产优质“五常大米”著称。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外,当地农民还把农业丰产增收归功于“农田新卫士”——农田小气候观测站。
记者日前随中国气象局“绿镜头”采访组走进五常市民乐乡阿里郎水稻合作社,在田埂边看到装着太阳能电池板、支棱着天线和感应设备的小观测站。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滚动着地温、水温、二氧化碳浓度、光辐射效率等数据。
“就是这个小气候观测站,去年帮了我们合作社大忙!”合作社创始人、民乐乡副乡长李玉梅介绍,去年汛期,气象人员通过分析观测站监测数据,预测6月27日有强降水过程。合作社得知预警后,提前将大田里的进水闸关闭,并做好各项防涝措施,最终48000亩农田安然无恙。
不仅是气象灾害预警功能,农田小气候观测站还能帮助农民根据大田的气象要素变化,指导各项农事活动。“我们根据观测站的实时监测,就能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育苗、什么时候应该插秧,从而保障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李玉梅说。
在“农田新卫士”和气象部门为农服务的保驾护航下,阿里郎水稻合作社去年再获丰收,水稻产量达12000吨,每亩平均增收200元。
五常市副市长杜泽春介绍,目前五常市建有22个区域自动监测站、15个小流域自动雨量站、4个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站,充分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开展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
而在整个黑龙江省,田间地头的各类气象观测站已经有900个左右。黑龙江省气象局副局长高玉中介绍,经过近年来的努力,黑龙江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覆盖率已经达到90%以上。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黑龙江目前的防汛抗旱形势备受关注。“目前东北地区的旱情主要在辽宁、吉林西部,黑龙江所受影响不大。”高玉中说,“从今年春季以来总的气象条件看,黑龙江的土壤墒情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水、光、热条件都比较好。只要秋季不发生大的霜冻灾情,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责任编辑: 陈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