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哈尔滨(图片来源:资料图)
哈尔滨市围绕主题主线坚定不移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乘势而上,奋力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
哈尔滨实施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就是要以松花江为城市中轴线,拉开城市骨架,推动城市发展空间向北跨越、向南拓展、向县域延伸。“北跃”主要突出“以水定城、科技兴城”,把松花江北岸建设成为城乡一体的现代北国水城和集科技、文化、生态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其中,规划了578平方公里北国水城,被国家列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规划面积137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城,已有白俄罗斯、以色列和中科院在内的134个研发项目和37个产业项目入驻园区。“南拓”主要集中打造462平方公里的哈南工业新城,目前已完成投资700亿元,引进企业500余家。“中兴”主要是彰显哈尔滨特有的中西合璧的文化和城市风貌,改变基础设施落后、城市脏乱差的状况,提升产业层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再现欧陆风情。“强县”主要是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未来五年是哈尔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城要展现欧陆风情新貌,城区四环路内的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毕,群力等适宜人居的新区和一大批高端商务区、城市综合体及大型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大气、洋气、神气的城市风格进一步彰显。规划建设的北国水城、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等重点区域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江北水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保护;科技创新城起步区全部建成,成为黑龙江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区、高端技术研发集成核心区、高端成果孵化运用主导区;哈南工业新城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现代产业聚集区和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哈尔滨县(市)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县域经济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同进步的新格局,一批特色产业、特色园区、特色城镇竞相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百万农民进入城镇开始新生活。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规模实现翻一番。
哈尔滨要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动力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也在产业。哈尔滨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拥有哈电集团、哈飞集团、轴承集团等一批“国宝”级企业。全市拥有49所高校、400多个科研机构、125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5万多名科技人员、38名两院院士,在飞机制造、工业机器人、大型发电机组等领域的技术居全国或世界领先地位,曾为“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等国家航空航天工程做出过重要贡献。目前,哈尔滨市正在着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尽快将民用航空、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哈尔滨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会展经济、楼宇经济、社区服务等新兴业态,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哈尔滨在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上适合发展云计算的有利条件,加快引进并做大云计算企业,争取成为国家云计算、物联网试点城市。
哈尔滨力争到2016年,粮食生产能力超过300亿斤,县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稳步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快撤乡并镇、撤屯并村工作,着力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大镇、交通重镇、旅游名镇和文化古镇。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是哈尔滨未来的发展方向。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万国建筑博物城”称号,享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誉。未来五年,哈尔滨将重点实施机场扩建、城际铁路、内陆港搬迁等项目,持续提升区域性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形成服务全省、辐射东北、联通国内外的大流通格局。重点实施城市地铁、跨松花江通道以及城市新老城区联络线和水、电、气、热管网升级改造,持续提升城市道路交通和配套能力。重点实施华南城、国际农业博览中心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高端商务区等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城市产业服务功能。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解决老百姓关注的大事、要事、急事、难事,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今年将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9万套,为1.5万户群众提供廉租住房保障、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要进一步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覆盖面,年底前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新农合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比率75%以上。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