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知名景区宣布上调门票价格。其中,丽江玉龙雪山门票由105元涨到130元,广东丹霞山门票由160元涨到200元。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
国内景区门票涨价,已经算不上是什么新鲜话题了,虽然每一次的门票涨价都会招致网友公众无数的吐槽声,但并不能阻碍票价最终的上调。面对舆论压力,2007年,国家发改委曾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结果就是国内各景区景点把以往每一年或每两年一涨变成了每三年一涨而已,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
当公众对水涨船高的票价叫苦不迭,屡屡发出“玩不起”的感叹,那些涨价的景区景点似乎也是满腹委屈,因为在他们看来,景区的工作人员工资要涨,景区设施要维修完善,景区本身也要升级,这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即便有政府财政上的支持,也是捉襟见肘,不涨价怎么办?
我们得承认,一些景区景点的抱怨,也并非是说谎或表演,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这是否就能够成为景区票价一涨再涨,让人看不到尽头的理由?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我们先不说国内绝大多数景区景点所具有的天然公益属性,理应允许公众以低廉甚至是免费的门票观光游览,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接受人文古迹、历史遗产的熏陶和教育,就是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门票依赖”也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不利于旅游业的长远和健康发展。
景区门票如何突破“三年必涨”的怪圈,其实就是如何在降低门票价格与平衡景区以及地方政府利益之间达成一个平衡。游客觉得现在的景区景点门票价格太高这是客观事实,而部分景区景点难以为继,经营困难也是事实,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由政府财政来对景区景点的门票给予补贴,然后维持其低票价甚至是免票策略。那么政府用于补贴票价的钱又从哪里来?总不能让政府赚不到票价钱,还要“倒贴”钱吧?而这就涉及到地方政府旅游业发展理念的问题了。
旅游活动由“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组成,和景区门票对应的“游”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恰恰把眼睛只盯着这一个要素而忽视了其他五个要素,这才是地方政府和景区景点产生“门票依赖”的根源。如果地方政府采取景区门票降价甚至免票手段,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而树立地方品牌、升级经济体系、发展关联产业,则最终创造的经济效益,获得的财政收入,何止原来售卖门票所得的十倍、百倍?
于是,政府拿出从旅游业整个产业链条上赚取的很小一部分钱来补贴景区门票,然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消费,最终又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解决目前游客抱怨票价高,景区抱怨票价低的矛盾,引导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林天泉]